教育者反馈

刘博士说到一句话,“当遇到一个问题时,你知道学生心里面想的是什么,你倾听过学生的心声吗?”当听到这句话时,我的心咯噔一下,我倾听过学生的声音吗?我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吗?学生想做什么吗?一连串的问题涌入我心头。工作二十多年,我一直认为我爱学生,我了解学生,我知道他们想做什么。可是,我真的知道吗?当刘博士问道,你知道学生在下面怎么称呼你吗,你知道学生心里在想什么吗?那一刻,我想我是不知道学生心声的。一直以来,我都以一个老师高高在上的位置去与他们沟通,以一个成年人的眼光去指导他们。我们之间是不平等的,我总是将我的想法,我的意愿强加给他们,我从未曾认真的,用心去听他们是怎么想的,他们想真正做什么。学习结束,我反思自己的曾经,深感不安。我还来得及倾听我的学生想什么,想做什么吗?(云南初中老师)

我们小组以我班级的一个特殊孩子为原型,设计了一个剧目。我主动要求扮演这个特殊的孩子,因为我最了解他的状态,我想努力呈现出来。在表演的过程中,我最开始有些紧张,但是演着演着,我好像真的找到了那个孩子的状态,尤其是当他的父母在他面前争吵起来,我感觉到了他的焦虑和恐慌。扮演孩子妈妈的老师向我挥来一拳,尽管这个挥拳的动作并不是特别逼真,但我还是本能地举起手臂去挡,那个瞬间,我体会到了他的恐惧。我感觉到这个孩子好像掉进了一个黑暗的深渊,恐惧包围着他。我很想哭。从前我一直觉得自己很理解他,但是懂得和体会是不一样的,身为教师,我们还需要多一点体会。这个孩子曾对我说:“我要画一个黑色的太阳送给你,让你每天都难过。”很长一段时间,回想起这句话,我都会有一点点受伤的感觉。但是在这次表演之后,这种感觉消失了。我理解了他,也原谅了他。尽管只是一次尝试,但是这种体验式活动,确实带给我一些新鲜的启发。这种有别于通过阅读、讨论获得的体悟,对于教学反思的确有难以替代的作用。活泼的人,说活泼的话,做恒久的事。(湖南小学老师)

工作坊为我们提供了一条基于实践的教育学研究如何可能的路径,用一种敬畏的眼光和叙事的态度,在互动的关系中,寻找教育实践究竟如何发生以及为何发生的内在逻辑,这一过程是生命的过程,是人的内在自我生成的过程,也是教育者的眼光被生命的内在深刻性所塑造的过程。从该路径中所获得的关于教师内在生长的启示,与我们在教育哲学中所探讨的“教育即回忆”的启示本然相通。即便参与活动的人没有学习深刻的理论,却仍获得深刻的教育领悟,因为他们的领悟不是基于某个即有思想的,而是源自生命内在本质的相通与“本自具足”的特性。[……]我觉得,与其说是一种知识,毋宁说一种关于正确人的发展的信念,这一信念横贯古今,即便在最卑微、最无助、最脆弱、最复杂的人群中,也显出光芒。当教育者在奉献自我的过程中深入实践的夹缝,谦卑地静观沉思,那些生命的永恒启示就显现了自己。(师范大学研究生导师)